close

  近日,江西、河南等地陸續公佈居民養老金實施辦法,強調在2020年前,要全面建成公平、統一、規範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
  據《法制晚報》記者梳理髮現,截至目前已有27個省份出台相關規定,其中安徽、江西等5省份基礎養老金多年未提價,仍保持每人每月55元的國家最低標準,與在榜首的上海比,金額相差了10倍。
  此外,養老金金額的各地差距還體現在居民收入的占比中,例如,上海不僅養老金金額數最高,其“分量”也是最重的。其養老金金額在上海市前三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的占比為13%,在全國範圍內最高。而大部分地區,該比例僅占不足3%。
  27省出台辦法2020年前將統一
  今年2月24日,人社部、財政部印發《城鄉養老保險制度銜接暫行辦法》,其中首次明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和城鎮職工養老保險之間可以轉移銜接,但要在參保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後進行。
  4月21日,國務院又發佈了《關於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意見》,提出將新農保和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合二為一”。
  截至2013年底,全國參加新農保和城居保的總人數達到4.98億人,其中城鎮居民2399萬人。而按月領取養老待遇的城鄉老年居民1.38億人,其中城鎮老年居民近1000萬人。
  據記者梳理髮現,目前除了內蒙古、西藏等4個省份暫未出台相應規定,其他27個省份均明確了城鄉養老保險的相關內容。11月18日,江西出台《江西省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實施辦法》,要求從城鄉居民的實際情況出發,籌資標準和待遇標準與經濟發展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適應,目前每人每月獲55元基礎養老金,對繳費年限超過15年的,在規定基礎養老金的基礎上,每超過1年,每月增發2%的基礎養老金。
  此外,記者發現,各地在實施辦法中均強調了在2020年前,要全面建成公平、統一、規範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與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等其他社會保障政策相配套,充分發揮家庭養老等傳統保障方式的積極作用,更好地保障參保城鄉居民的老年基本生活。
  然而,一直以來各地養老保險金地域限制、多軌制、碎片化備受詬病。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實現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就是要建立一個國家養老金蓄水池。而國家養老金蓄水池是指,從全國各地收取到的養老保險金歸全國統一管理、分配。這樣一來,無論在哪裡工作,都可按當地標準積累養老金。即使回到偏遠家鄉,也不用擔心會按照家鄉的平均工資水平確定養老金額度。
  分檔標準不一個人繳費100至5000元
  據記者瞭解,目前我國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的資金來源包含保險由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構成。目前我國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為中央統一規定的每人每月55元。而個人繳費則是繳納越多,政府補貼也越多。個人賬戶養老金的月計發標準,目前為個人賬戶全部儲存額除以139。參保人死亡的,其個人賬戶資金餘額可以依法繼承。
  根據《關於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意見》,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個人繳費標準由過去的10檔,增至12檔。即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1500元、2000元12個檔次,參保人自主選擇檔次繳費,多繳多得,而地方人民政府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增設繳費檔次。
  事實上,繳費檔次增加後,居民有了更多的選擇,不同繳費標準的補貼更加多元化,這有利於提高居民繳納養老保險的積極性。
  記者梳理髮現,個人繳費方面,江西、上海、吉林等近半數省份都是跟隨國家標準,在100元與2000元間分了12個檔。例如吉林省規定,個人每年繳費100元至1000元之間,每100元分一個檔,之後到2000元間則是每500元一檔,共計12個檔次。
  而目前已經出台辦法的省份中,有些分檔更為細緻。其中,分檔最多的省份是福建省,目前每年100元至2000元之間共有20個檔次,每100元一檔。
  同時,河南今年也將參保人員繳費標准將由原來的10個檔次增至16個檔次,規定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人員應當按規定繳納養老保險費。而新政實施後,繳費標準在國家規定的基礎上,還增加了2500元、3000元、4000元、5000元這4個檔次。
  基礎養老金額各地之間最高差10倍
  據記者統計,目前我國平均基礎養老金額度約為每人每月90元,安徽、江西、陝西等5省份基礎養老金額度連續多年未提價,均保持55元的國家最低標準。而超過平均值的僅有上海、北京、天津等8個省份,約為總數3成。
  其中,今年上海基礎養老金的月計發標準調整為了540元,累計繳費超過15年的參保人員,每超過1年,其基礎養老金可以增加10元,目前位於全國榜首位置。與保持最低水平的省份相比,養老金金額差了整整10倍。
  此外,今年3月7日起,北京實施新養老金辦法,其中規定每人每月可獲得基礎養老金430元,金額數僅次於上海位於全國第二位。而天津則以220元的基礎養老金髮放標準位列第三。
  然而,隨著物價的上漲,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含金量”也在不斷下降。記者通過對比各地居民月均可支配收入發現,上海不僅養老金額度最高,其占比在全國範圍內也是最高的。人均基礎養老金數占到當地居民月均收入的13%。相比而言,安徽、福建等地養老金卻僅占到可支配收入的2%左右。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遼寧、福建、山西等地,養老金額度在省內也並不在一條線上。例如,根據遼寧省規定,基礎養老金額度為每人每月70元,但大連的標準卻是每人每月150元,並且有計劃提高至180元。
  專家建議:由國家統一發放根據物價水平調節
  今天上午,福建省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廳養老保險處工作人員接受《法制晚報》記者採訪時稱,事實上各地基礎養老金差距大是正常的,每個省份都是根據財政的具體情況制定標準,“不能給財政帶來負擔”。而問及是否會考慮當地居民收入、物價水平等眾多因素時,工作人員稱目前還沒有具體的機制和標準。
  各省份內也會出現養老金標準不一的情況,工作人員表示,這也是當地政府根據自身財力決定的,但不能低於省級標準。
  針對目前我國各省基礎養老金標準不同,中國社科院世界社會保障中心秘書長房連泉向記者表示,基礎養老金國家最低標準是55元,允許各地方調整,一般是中央出一部分,地方出一部分,各省差別大的主要原因是各個地方的財政能力不一樣,一些比較落後的地方財政能力差一些。
  房連泉認為,基礎養老金的標準最好能夠在全國範圍內統一規劃,國家應出台相關政策縮小各省基礎養老金的差距,制定統一的標準,由國家統一發放,減少各省地方性的影響,並根據物價水平等因素調節。文/記者李文姬實習生蔡月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jhkwbhxvd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